镍过敏的预防并不难
对大多数镍过敏患者而言,避免接触人造珠宝、金属紧固件及其他金属物体通常已足够预防镍过敏。
只有少数对于极度敏感的个体,食物中摄入的镍也可能引起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或在极个别病例中引起慢性荨麻疹,但只要避免大量食用海鲜、坚果等含镍丰富的食物就可以。
镍含量不等于镍释放量
虽然很多物品里含有镍,但镍必须以溶液(如汗液)中的镍离子的形式存在,才能被皮肤或身体吸收。如果皮肤吸收了足够的镍离子(来自含镍材料的磨损和腐蚀),可能会引起非镍过敏个体的敏化,或引起镍过敏个体的皮炎反应。而影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耐蚀性,以及该物品是不是处于容易磨损的使用场景。
近期因为镍引起媒体关注的家用美容仪常常是在皮肤清洁后短时间使用,与每天暴露在外、常常受到汗水影响的首饰、皮带扣在使用上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的。
因此,评估镍过敏风险的关键因素是镍释放量,而不是镍含量。有一些含镍材料,如由含镍9-28%的不锈钢制成的腕表,并无引起镍过敏反应的报道。2004年欧盟对镍指令的修改表明了这一点,即限制镍的释放,而不是限制所有用途的镍的含量。
含镍物品是否长期接触皮肤很关键
在皮肤领域,是否引起镍过敏还要看含有镍的物品是否会与皮肤长期接触。 长期佩戴并直接接触皮肤的珠宝首饰已被证明是引起镍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相关原因。
可是关于“长时间接触”的定义一直饱受争议,至今我们国家没有定论。欧洲化学理事会(The European Chemical Agency ,ECHA)倒是有一个化学品通用的“长时间接触”定义,但有临床研究表明,这个定义在镍过敏方面并不能很好的适用。
最容易引起镍过敏的原因
镍过敏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主要是由于释镍材料的不当使用,特别是身体打孔(如镍释放量高的首饰)。
研究显示, 镍过敏与身体打孔接触,比如佩戴合金耳环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其他首饰、衣服纽扣、腕表、皮带扣和拉链。这也是为什么欧盟等国家对身体打孔所用材料的镍释放监管最严格。
镍过敏长什么样?
图片来自Uptodate
这样的皮疹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典型的镍过敏性皮炎,而罪魁祸首就是裤子上的金属扣子。
这样的皮疹就不容易想到镍过敏了,通常诊断为角化型湿疹,给予激素软膏治疗。可是治疗后常常反复发作,甚至逐渐加重。
追问病史发现打高尔夫球三年多,打球时右手不戴手套,左手戴手套。斑贴试验提示硫酸镍阳性。
点评:打球时手掌出汗,球杆使用3年后镍释放增加,溶解于汗液中的镍离子浓度较高,引起了镍的敏化,并最终导致镍过敏性皮炎。
总 结
引起镍过敏的几个关键因素:
接触方式:身体打孔接触(如耳环)、金属植入物为高危方式。
接触时间:长期接触,如长期佩戴首饰或职业接触。
接触物的镍释放量:金属腐蚀将释放更多的离子态镍,而结合态的镍含量再高也无法引起人体致敏。
局部溶媒:如接触部位多汗则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镍过敏,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正确地使用。只要做好了防护,大可不必谈“镍”色变。
参考文献
1. J Am Acad Dermatol 2019; 80:701.
2. Dermatitis 2017; 28:333.
3. J Am Acad Dermatol 2007; 56:88.
4. An Bras Dermatol. 2018; 93(1): 59-62.
5. Med Clin North Am. 2020; 104(1): 61-76.
7. 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 2015; 159(3): 480-8
作者
钟华 医生
版权声明
经授权转发,如需二次转发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